李彦男,岳阳,张翰博,张欣,钟韦凌,石红艳,吴毅,余文华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9(3):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10月和2018年7月,本研究组在贵州省榕江县和荔波县开展翼手目调查时,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6只管鼻蝠(5♂,1♀),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这些标本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2842~3338mm,毛发蓬松,整体呈淡红褐色;头骨两侧鼻骨微微向上隆升,中间有凹陷,侧视图中第2上门齿将第1上门齿完全遮挡,上犬齿高于第2前臼齿,第2前臼齿高于第1前臼齿,第1上臼齿和第2上臼齿都无中齿尖,其形态特征和度量数据均与圆耳管鼻蝠(Murinacyclotis)相符.同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mitochondrialcytochromeoxidasesubunitIgene,COI)和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2(recombinationactiva-tinggene2,RAG2)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均支持上述标本为圆耳管鼻蝠,为该种在贵州省分布的首次记录.迄今,圆耳管鼻蝠在国内分布区为贵州、江西、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