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28
  

  • 全选
    |
    廉政论坛
  • 卜万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阐明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其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化建设成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有独立形态、独立结构和独特内容的组织文化。二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以往政治文化成果相比,党内政治文化肩负着宣示党的性质,塑造合格党员,强化组织认同,规范党员行为,开展文化竞争的使命。三是党内政治文化具有独特的建设路径。这就是要在正确处理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注入到党的政治文化之中,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相适应的党的组织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实践中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适应性发展。
  • 姜裕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在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党员进出机制,及时清除党内“肌瘤”,既能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又能警示党内成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党的十八大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而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要求。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认为,组织绩效衰减是必然的,退出和呼吁都是绩效恢复机制,但两种机制需要相互配合。关键是要形成组织内部的忠诚意识,这是抵御组织绩效衰退的根本之路。政党组织发展中的各种困境也会导致组织绩效的衰退,而党员进出机制不完善就无法及时化解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无法有效遏制衰退趋势。“退出—呼吁”理论对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退出机制用“以退为进”的方式保证真正符合条件的人留在组织,呼吁机制有利于培养党员忠诚意识,保障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从而有效避免组织绩效的衰退。
  •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
  • 王 林, 黄利芳, 尹 龙, 许 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1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同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政府瘫痪、局部失去政权、社会陷入混乱状况,如汉源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引起了学界的诸多关注,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进展,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CSSCI期刊来源的有关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期刊论文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发文数量、研究机构、作者、被引情况、学科领域和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经历了探索、逐渐发展、快速发展、回落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在研究主题方面,则主要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原因、分类与特征、演化、对策这五个方面。同时,农村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且国内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在注重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也开始向微观转变。
  • 邓 凡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校园欺凌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教育难题,各国为此做了诸多努力。面对校园欺凌应吸取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改变传统观念,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校园欺凌”;政府应加快“反校园欺凌”立法的步伐;每所学校应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制定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计划,并培养教职工识别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家庭要创建温暖的家庭氛围,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正视校园欺凌,并协助学校和社会解决好校园欺凌问题;呼吁社会参与校园欺凌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安全的社会环境。
  • 大湾区文化研究
  • 王晓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它涵括了“一国两制”所涉及的两个重要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9+2”城市群、多语种文化共同体,已经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异质空间。回到晚清和20世纪70-80年代的文化现场,我们会发现这种多元性曾经使大湾区升格为文化高地。从历史和现实两种角度看,大湾区的繁荣度都与文化的多元性成正比。在筹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处理同一性和差异的关系至关重要。唯有处理好了这个关系,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城市主体间性才能够生成,大湾区才能重新升格为新时代的文化高地。
  • 孙佳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港电影为线索,重新梳理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大众文化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历史生成,及其在回归前的“史前史”式历史背景;充分讨论和认知回归后,香港电影“北上”融入中国电影版图的当代意义,及其对于我国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长远影响,对于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展望和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文化格局,重新梳理我国的大众文化结构,重新调整我国的文化产业格局,甚至重新描绘我国的文化图景,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而言,通过重新追溯香港电影“新浪潮”所依托的历史结构的源头,以岭南文化为纽带,进一步释放以香港电影为表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建构出面向未来的国家文化身份认同,也已经是首当其冲的当代使命。
  • 高 萍, 刘崇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5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模型对湖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度给付水平区间进行测算,其中适度下限的衡量标准是满足热量支出法测算出的城乡老年人维持生存所需的食品需求,适度上限的衡量标准是达到ELES模型测算出的城乡居民基本消费支出的一半,并依据相关消费指数对2016—2050年湖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度给付水平区间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阶段设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并通过对湖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数和财政收入进行预测验证其可行性。分析发现,湖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度给付水平较现有水平有较大提升;在该调整机制下,湖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呈现阶段性增长,并且湖北财政收入完全可以负担。
  • 叶 宁, 罗兰芳, 吴桂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产业是能源战略、经济转型和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确定行业中产能过剩、集中整合和利润下滑的根源,引入绿色生态政策环境,研究该产业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克服传统弊病,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可行措施,支持产业政策的创新绿色选择。
  • 佘定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罗玉东是中国厘金史研究的集大成者,而“近世以著述闻名天下而身世几无人知者,恐即罗玉东先生一人”。因此弄清楚罗玉东的生平经历是中国财政史学界的责任。文章利用档案史料考证和再现了罗玉东从1928年进入燕京大学学习到1947年5月6日在南京去世的主要事实,还原了他从一位青年财政史学家到早期银行家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过程。
  • 李海燕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南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给广东作家带来强烈刺激,他们以紧跟时代步伐的态度绘制了一幅幅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改革风云图。改革开放40年的广东文学一直发挥着时代先锋的作用,早期伤痕反思文学率先发声,改革文学、新都市文学、网络文学等亦不甘人后,打工文学更是成为广东文坛的一大名片。广东文学的先锋表现既与改革开放中广东在政治经济上的引领地位有关,又得益于近现代岭南的先锋变革意识,更与新时期广东文学制度的先锋变革密切关联。但广东新时期文学生产的制度化弊端亦较为明显,它和感性化、直观化的岭南文化一起催生着广东文学的平面化、轻松化、传统化与低俗化等文学危机。
  • 单 昕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岭南自古便是海外移民的主要输出地,广东现代作家中多位长期侨居海外,杜埃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以跨文化视野书写海外经历,特别是其菲律宾题材小说,通过对地理空间和景观的展示,呈现出强烈的恋地情结、自觉的身份意识和深厚的人性悲悯,既融汇了岭南文化底色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又表达了区别于中国大陆本土作家的世界视野和跨文化体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书写。
  • 刘菲菲, 蒋雨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画界、理论界提及广东画坛,多以岭南画派概之。潮汕地区偏安一隅,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等因素,受到上海为中心的江南文化的巨大影响,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联系密切。尽管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潮汕地区中国画继承传统画风,并与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派绘画无论是师承关系、还是画家之间的往来都十分紧密,在创作技法和绘画风格上也有很多相同及相似之处,但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中国画仍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 吴泽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倪瓒山水画中的写树艺术不能完全等同于技法研究,既要把树木作为主体进行讨论,还要把树木作为画面的一部分放入全景式山水画中进行通盘考察。通过倪瓒山水画作品具体分析画中的树,认为倪瓒画树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简寓繁、以简寓意。倪瓒山水画中的树木是其人格的象征,也是特定时代中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