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28
  

  • 全选
    |
  • 洪 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腐败问题已严重危及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很多,学术权力内驱集中与滥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学术腐败的实质是学术权力腐败,源于学术权力内部“公共性”与“代理性”的二重性。以权力二重性作为剖析学术腐败的切入点,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学术腐败的本质,从而改变治理学术腐败的思维方式,将重点放在治理学术权力上,即通过限制学术权力、分割学术权力和建立学术权力监督机制三个环节,形成合理的学术用权机制,促成学术腐败的有效治理。学术腐败多与政治腐败共生,其背后掺杂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错位,因此,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治理,既是净化学术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路径。
  • 李小军, 郭伟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党执政能力和实现我党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只有筑牢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才能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高校既是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阵地”。教育部从鼓励“不断地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到强调“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这种变化不但凸显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表明缺乏监管的原版教材引进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造成的冲击已不容忽视。有鉴于此,廓清国外原版教材引进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提升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掌控意识形态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佑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李步云先生新作《迈向法治新时代——我的治学理念与实践》一书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法治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的阐述与研究,并揭示其从事法治理论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是李步云先生从事法治研究集大成之作。我们不仅可以从该书中了解四十年来依法治国理论的由来缘起,亦可探究依法治国建设历史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对促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无助益。
  • 潘铭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权事业的发展,人权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国内法学界对人权的载体,即人权所依附的文本——人权宣言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文章从人权宣言的概念入手,提出人权宣言所具有的政治性、道德性、法律性等三种属性,人权宣言是一种政治宣言书,也是一种道德权利书,更是一个法律权利书。
  • 刘力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发生重大社会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契合生命的未完成性的“现代文化人格”,既是决定人们进行人格建构的主流,也是使其深陷价值虚无主义深渊的“元凶”。时代呼唤着对未完成的整体性生命存在有着自觉的体认和形塑的理想性的文化人格的诞生。只有自觉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虚”体“道”,充分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资源,追寻建构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辩证和谐伦理关系为基本内涵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才可能形成“共产主义文化人格”。通过这一“共产主义文化人格”,我们才能在现代性语境下既实现个体的生命尊严,也推进人类文明向超越资本逻辑统治的新的文明阶段演进。
  • 刘得格, 黄晓治, 李焕荣, 杨 华, 杨丹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妒忌本有理论将妒忌视为一种带有敌意的单维度变量,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并指出,存在善意和恶意两种类型的妒忌,且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对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然而,阻碍研究者深入研究其根源及其不同影响机制的重要问题是没有适用于工作场所的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测量工具。根据妒忌分类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法,通过相关研究表明,情景性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善意妒忌和控制感、程序公平感正相关,而恶意妒忌和控制感、公平感负相关;而且,在控制特质性单维妒忌、特质性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情景性单维妒忌的情况下,善意妒忌仍然和工作努力正相关,恶意妒忌仍然和道德推脱正相关。
  • 刘 毅, 成雨聪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职场中生存不仅要严阵以待,有时更需幽默来点缀,近年来幽默逐渐被引入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并发展出职场幽默的概念。在介绍职场幽默的定义、属性与测量后,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前因与后果。大五人格、黑暗三人格和情绪智力能够预测职场幽默,而职场幽默又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领导—成员交换、工作绩效、坚韧行为和创造力等。未来研究可从领导者视角、上下级匹配视角和组织气氛视角探讨职场幽默。
  • 郎 玫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绩效评价监管效率取决于三权形成的关系,在归纳凝炼政府绩效评价监管与结果使用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基础模型具有的单一功能出发,分析其特征与适用条件,进而研究在模型选择过程中不同环节上存在的激励效果、价值生成和有效性问题,将时间维度引入分析框架,构建动态监管机制下的模型选择策略。
  • 黄祖军, 庄宜倩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概括性经典论述。在人情社会运行逻辑下中国人形成了稳定的“差序人格”,即“尊尊”“亲亲”的人格特质。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发展与市场经济渗透历史气息厚重、传统思维禁锢的农村社会,原有的差序人格发生质变,导致本以亲疏远近、上下等级为主的行为逻辑逐渐向以利益为主的行为逻辑转变,致使某些农村精英逐渐在心理上、人格上内化产生并扩大了“唯利是图”的隐性基因。作为村民自治的主体参与者,农村精英的这种隐性基因像慢性病一样,持续不断地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发展。因此,农村精英应重视坚守传统差序人格中的“公德”,深化培育现代理性思维,推动社会健康转型,为农村政治民主发展扫清心理“雾霾”。
  • 颜昌武, 林木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6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的“种房”行为在政府的严厉打击下仍呈蔓延之势,既有研究大多把农民和乡镇政府作为关注点,忽视了村干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以S镇H村农民“种房”为个案,从庇护关系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村干部(庇护者)与农民(被庇护者)二者间庇护关系形成的过程。村干部的三重角色定位以及从农民那里获取的各种形式的“支持”,使其愿意通过这种交换行为包庇农民“种房”。同时,这种庇护关系网在特定情境下呈现出“扩张性”“脆弱性”的特点。
  • 刘志坚, 郭秉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于通信和电话时代,大数据时代动态的信息数据流随着互联网的传播溢出了公与私的边界。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保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私法领域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开始向公法及社会治理领域扩展和延伸。随着大数据平台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大范围使用,出于保障公共安全的需要,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利用,容易导致保障公共安全与保护隐私权之间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现实冲突,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全方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 卢护锋, 刘力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8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在带给国家、企业、个人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贵州是我国大数据建设的领跑者,其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安排的经验值得提炼,缺陷则需要进一步反思。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又需要有效的监管体系,还需要技术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提升。
  • 汤治成, 李 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生产活动的实践中,科学认知、技术范式,工业革命是三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分析和理清这三个概念,从科学认知的发展过程视角出发,给技术范式以哲学解读,从而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源头。这三个重要概念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果性的关系。科学认知的革新,会引起技术范式转变和工业革命的发生,科学的实践活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理论的确立来源于科学认知,而技术范式,工业革命则是科学认知的表征。
  • 刘尚明, 宋海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 9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的商品化属于物化但不同于物化,它更能揭示出当前社会中人的存在处境。当人的物化、商品化只停留于一定的阶段时,就是异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人的全面商品化趋势。人的商品化的后果是人的单面化、非人化。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扬弃人的商品化,可以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