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01
  

  • 全选
    |
    笔谈
  • 贾磊磊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5-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事件哲学研究
  • 蓝 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24-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齐泽克的事件理论秉承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以大他者为中心的象征界介入到实在界的时候,不仅生成了被象征秩序所询唤的主体,也将生命、欲望、力比多一分为二,被阉割掉的部分成为主体永远失却的对象a。在齐泽克那里,对象a成为了实在界在被象征化之后的剩余物,证明了主体不可能完全被象征秩序的意识形态所消化,而对象a的存在成为了事件发生的原点,它让象征秩序的崩溃成为可能。不过,仅仅有对象a不足以触动既定的象征秩序。如果让事件成为可能,必须要形成另一个象征化过程,让不可能被感知和言说的对象a,在新的象征秩序下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视角下的视差之见。这样,真正的事件的发生,依赖于新观念的发明与新原则的诞生,让不可消化的剩余物通过新原则得以呈现。也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说诞生了新的普遍性以及新的事件
  • 阴志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3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事件”视角是一个打破既定本雅明研究分析框架的理论契机。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本雅明讨论了作为悲苦剧题材的历史事件、象征和寄喻所内置的时间维度以及悲苦剧情节、舞台、人物设计中体现出的时间与因果性问题;在《讲故事的人》中,本雅明讨论了小说与故事中的时间/事件、死亡与时间/事件的关系;在《历史的概念》中,本雅明分析了Erkennbarkeit(可被辨识)与Augenbilck(片刻)、Jetztziet(此时此刻)与线性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时间/事件关系的理解。总之,“时间/事件”视角有助于清晰描绘出本雅明作为革命理论家的核心理念与思想谱系
  • 刘 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4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事件思想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治的介入。在当代相关欧陆理论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关于事件介入政治的思考,晚近出现了涵盖欧陆内外、从宏观渐趋个体的理路,并依次在事件与地球政治、民主政治、生命政治与身体政治的联结中获得图绘:(1)夏皮罗重估尼采的事件论,从基于开端—终结模式的重大事件这一理性框架,撤退回看似寂静、却孕育着人类历史动力的生存政治;(2)南希发展德里达的事件论,阐明民主不是政治形式而是本体论与人类学事实,其基于想象与发明的力量,作为一种共存的事件而呈现共同暴露的独异性;(3)哈特与奈格里辨析福柯与巴迪欧的事件论,用事件阐释生命政治,将生命的反抗理解为自由的创生行动;(4)马苏米拓展德勒兹的事件论,运用拓扑构型从虚拟叠加的角度阐释身体事件,论证其随着经济文化差异而实现政治转导。这些介入理路,有助于深化事件思想超越形而上学因果预设,在动变中获得独异性的现实意义,及其在某种程度上引以为题中之义的诗性政治意味
  • 管理学
  • 孙婧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55-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脱钩转型之前,行业协会共同的权力结构是控权式。行业协会脱钩转型之后,由于政府推力和市场拉力的作用程度不同,政府推力和市场拉力“双重动力”促使行业协会转变为分权式和创权式两种不同形态的权力构造。这两种不同的权力构造逻辑,反映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已经超越了自主性和依附性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分权式权力构造逻辑下侧重监管协助以及创权式权力构造逻辑下关注市场服务等新型关系形态,为国家和市场的共力调适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路径,推动了行业协会公共性格局演进的转型走向。通过追踪考察A省通信管理局派生的两个行业协会———通信行业协会和互联网协会的脱钩转型变化过程,发现通信行业协会开拓了分权式权力构造机制,更多地在承接A省通信管理局的监管职能权力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协会实行创权式权力构造机制,更多地吸纳了市场权力来源,从而在组织制度、组织设置、会员吸纳以及市场合作等均进行了大幅度的转型和改革
  • 陈晓运 王 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64-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自治型治村与行政化治村是乡村治理的两种基本形态,两者均存在较为突出的治理效能瓶颈。近年来,农村小区化治理的典型案例表明,通过共识动员、双线管制和绩效分利推进的规则嵌入,建构乡村治理的规范市场,是达到有效治理的新形态。规则嵌入的市场建构表明,资本下乡并不一定带来负面效应;其中,服务外包的市场过程如能获得政府、社会的共建助力,从而获得更多规范的机制供给,将给乡村有效治理带来全新的契机
  • 现当代文学史料学研究
  • 张 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74-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文学制度研究、报刊研究存在“外部研究”自身难以摆脱的与文学文本相脱离的局限,基于本事这一“文学史矿藏”的本事研究则有融“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于一体的可能。杂糅叙事学与文化研究而成的实践叙事学方法,从动因、策略、机制、效果四个层面提供“内”“外”结合的学术路径。不过,史料的不可靠性亦是本事研究需要克服的问题
  • 李继凯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8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作家文人汉字书写行为有了大的转型,由手写转为机写(通常也离不开人手),因此留下的“手稿”(尤其是软笔手稿)越来越少。近现代史上的作家手稿早已成了为世人珍视的文物。从现代中国作家文人手稿中,可以看出其具备重要的文化载体功能、实用功能、交际功能、纪念功能、消遣功能与审美功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所缔结的翰墨良缘这一事实本身也构成了一种继承和弘扬古典文化的新传统,可以使我们看出汉字古今书写的相通和文化生命的延续,也可以看出现当代作家文人、书家文人在传承创新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 袁洪权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88-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作家书信的史料价值在于其“直接的史料”性质。有学术价值的作家书信对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文学创作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文学史的叙述。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作家书信考释中会遇到很多看似常见实际上很关紧的学术问题,比如较为繁难的时间考订和收信人考辨往往是判断作家书信文史价值的前提。同时,要格外注意作家书信中的文史细节与现代文学(思想)史之间的关联
  • 宫 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94-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掘、整理与研究现代作家集外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本人意愿、政治方面的考量以及编者精力有限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导致现代作家“全集”不“全”,因此,需要发掘、整理集外文。为了避免无效劳动或重复劳动,研究者在发掘和整理过程中,需要考证辨析作家的笔名,确保文字录入正确,了解首发报刊和文章的转载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同仁的研究成果。至于处理集外文的方式是侧重辑录还是侧重研究,则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与特长
  • 电影艺术研究
  • 周文姬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01-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病毒语义、他者性上去建构病毒实体概念,可以发现,病毒打开了一种新的认识论途径。瘟疫与病毒构成复调,瘟疫叙事是病毒叙事的一种表征。包涵社会身体与虚拟网络身体等的身体病毒与身体共存;药物与病毒的关系并非解毒结构,而是属于同一范畴,在闭环系统中只能单向流通。瘟疫中的生命政治暴露与体现了系统主权与主体生命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在病毒与系统主权运作过程中,生命受到病毒与系统主权的双重支配与控制
  • 李莹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1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柯林·莫尔是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飞来波女郎”(flappergirl)的典型代表,相较于克拉拉·鲍和露易丝·布鲁克斯的性感形象,柯林·莫尔扮演的多为保守的“飞来波女郎”,《艾拉·辛迪思》中的辛迪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莫尔这种形象特征是与爵士乐时代矛盾的社会话语协商的结果,这样的明星形象有效地调和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使得电影中的“飞来波女郎”形象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然而,莫尔又不仅只是一个保守的“飞来波”女明星,她在《艾拉·辛迪思》中戏谑和夸张的喜剧性展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这种表演突破了电影压抑性的叙事框架,给予观众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 古文字研究
  • 蔡一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18-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战国文字中谐“”声字实际包含了“"”“主”“磈”三个来源不同的谐声系列,其中尤以“"”声字和“主”声字的偏旁纠葛最突出。根据文献材料提供的语音线索,可以归纳得知声符“"”和“主”写法的趋同与它们各自的读音没有必然联系,属于构形致混。竹简有用作“丑”或“守”的“(肘)”字,变形声化而来的“”是不严格的谐声行为,古人未必要清楚其来源才能识别该字。像“”这类源异流混的表音符号是文字形声化发展过程中形音义重新分配的产物,我们可以称之为同体声符。辨析同体声符对我们考释未识字,了解文字谐声系统的历史变化,辩证看待谐声通假的原则和复杂性,合理利用来开展古音研究都很有必要,理应得到重视
  • 李 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25-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年》所出现的地名,取之能与《左传》合证者,笺同证异,间引诸家考辨之说,在相互比照中加深对先秦地名的认识,于汉语史、先秦史以及历史地理考证皆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