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5): 109-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端于城市,并在一个个具体空间、地点中展开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因为对“在地性”“现场性”的强调,从而使连绵不断的地点、空间不再是作品被动的容器或载体,而是在时间延异中呈现出的“场域”。当艺术与不确定的“场域”或“情境”相遇,注重肉身化的体验与感知,以持续性艺术项目或公共空间建构等方式,发现和感知被遮蔽的城市褶皱,“场域感知”才能作为一种方法,在“场域”和“情境”中阐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居间性关系,并促成新感性与新艺术语言的生成。这对于当代艺术在中国土壤中的落地生根尤为重要。对艺术个案进行讨论,进而在艺术史
和艺术哲学的框架中梳理城市参与式艺术的兴起、展开及其美学脉络,分析这类前卫艺术实践与观看机制的转变、艺术的社会学转向之间的关联,可以厘清参与式艺术的重要美学价值,即通过身体
性的“场域感知”,与地方、现场形成互动,生成公共关怀和新型艺术语言.